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邹宸宁波江北全媒体记者吴天云韩超男通讯员刘静郑浩洋 “人蚊大战”,无疑是夏天最“热”的主题之一,今年尤为如此。 据央视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7月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由蚊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7月29日,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公告,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全市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有相关疾控专家公开表示,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首要方法,就是避免蚊虫叮咬。如何有效防蚊灭蚊也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在浙江宁波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有着一家特别的企业——宁波大央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养蚊子来研究蚊虫行为学,为的就是精进防蚊技术,并且已经拿出了不少“黑科技”灭蚊产品。 “要战胜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 近日,记者走进企业实验室,看到成千上万只蚊子被分门别类地饲养在特制蚊笼中,从微小的虫卵到羽化的成虫,它们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被精密监控。 实验室里的特质蚊笼 “雄蚊的寿命大概1至3周,雌蚊长一些,寿命有1至2个月,这里的蚊子种群已经稳定繁衍了超过1800代。”大央病媒生物精准防控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漫长的培育并非为了“养蚊为患”,而是为了培养生物学特性稳定的蚊子“测试员”,使其成为产品测试的“黄金标准”。 比如当前很多人都纳闷的一个问题:“灭蚊灯为什么有时不管用?蚊子还是生龙活虎的。” 通过实验室的观察,研究人员给出答案:跟人挑食一样,蚊子对光线的“口味”很挑,特定波长的光,才对它们有吸引力。 基于这个研究发现,企业研发了一款新型光电诱捕设备,运用曲面设计的灯珠,尽可能精准地模拟蚊子“喜欢”的光线,这样的设备诱捕效率比传统产品要高30%以上。 在企业展示间,宁波大央科技有限公司外贸经理张红艳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他们当前研发并热卖的灭蚊产品——一款风扇灭蚊灯。 “这款灭蚊灯就有运用我们自主研发的灯珠,合起来是一个灭蚊灯设备,打开就成了一款风扇,天气热的时候带到户外露营、钓鱼都很方便。”张红艳介绍。 “目前包括这款风扇灭蚊灯在内的多个灭蚊产品主要是销往欧美等30个国家和地区,订单量已经排到八九月份。” 企业生产的灭蚊灯产品受访者供图 除了物理防蚊驱蚊,化学方法也是不少市民青睐的选择,比如精油驱蚊。 该企业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蚊子唾液中,有一种物质会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的组胺是让人发痒的‘罪魁祸首’。我们的产品正是通过阻断这种‘痒信号’的传递,让人被叮咬后的不适感减轻。”企业负责人表示。 这些对蚊子的“贴身研究”,其实都在回应市民们的防蚊痛点。 据了解,每天早上,实验员需定时记录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观察蚊虫生长状态与幼虫活动,监测其是否出现异常行为,待其进入繁殖期后再取出,进行孵化培育。 “蚊子在传代时需要喂食新鲜血液,我们还会给蚊子定期安排‘加餐’,并模拟皮肤表面的状态和血液温度,供蚊子吸食。”一位实验员介绍。 企业展示间的各类捕蚊产品。 与生活在野外的蚊虫相比,这些实验室“居民”的生存条件更为严苛精细。 任何进入实验室的人都必须身着专用服装,严格禁止使用香水或驱蚊产品。 该实验员表示,只有排除干扰,他们才能真正精准地研究蚊子的自然行为,理解它们如何寻找宿主、如何吸血以及对不同刺激有何反应。 “科学防蚊的核心,是理解蚊虫的行为逻辑。”在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吴一峰看来,“夏日防蚊需‘环境治理+个人防护’结合,企业科技为个人防护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市民日常仍需注意清理积水(蚊子孳生地)、使用纱窗纱门等基础措施。” 企业研发团队透露,他们正试着实现驱蚊产品与氛围灯、风扇等家居用品的功能整合,形成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复合型产品,“未来的驱蚊设备,或将融合AI和视觉识别技术。” |